隨著Samsung Pay的正式上線,讓移動支付市場一下子又炸開了鍋。像上次Apple Pay的上線一樣,Samsung Pay的使用體驗和測試報告層出不窮。對于移動支付產(chǎn)業(yè)而言,三星推出Samsung Pay的意義何在?到底為什么會如此備受關注?
MST解決中國市場POS機最大痛點
從Samsung Pay的產(chǎn)品特點入手。Samsung Pay與Apple Pay、華為Pay等以及其他移動支付應用不同之處在于,Samsung Pay既能夠支持NFC技術(近場通信),從而能夠在市面上擁有NFC以及銀聯(lián)云閃付(QuickPass)的pos機上使用。更重要的是,Samsung Pay還支持三星獨有的MST技術(磁信號安全傳輸),這讓Samsung Pay能夠支持絕大多數(shù)線下POS機終端。
從單純的NFC到NFC+MST,區(qū)別僅僅是MST。而正是MST技術,讓Samsung Pay的適用范圍相較于Apple Pay等其他支付應用更加廣泛。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在中國擁有NFC功能的POS機僅占三分之一,NFC支付需將POS機改造成“閃付”POS機,總成本超70億元。在美國,擁有NFC刷卡機的商店只有100萬家左右,占比僅在10-15%左右。
Apple Pay、華為Pay等在中國可以使用約占30%的“閃付”POS機,而Samsung Pay可以使用絕大多數(shù)POS機。
目前中國是移動支付發(fā)展的重要市場,Samsung Pay正是深挖中國市場的特點。由于商戶更新POS機動力不大,再加上更新為NFC式的POS機后還需要店員重新學習適應,NFC式POS機明顯發(fā)展緩慢。MST技術正好適應中國的市場情況。
更傾聽消費者的呼聲,用戶體驗才是核心
Samsung Pay在2月24日正式開啟了公開測試,公開測試期間,Samsung Pay邀請用戶反饋體驗結(jié)果,更進一步改善產(chǎn)品。這樣的一個姿態(tài)讓Samsung Pay更貼近用戶,雖然是手機支付應用,但真正傾聽用戶的聲音,不斷優(yōu)化軟件的使用體驗,這讓三星朝著硬件、軟件、服務相整合的方向上又近了一步。
從Samsung Pay的交互界面上來說,劃出銀行卡,直觀地管理和選擇銀行卡,這樣的操作方式最大程度上模擬了真實的銀行卡片。用起來更加直觀,體驗感受也更好。指紋識別之后出現(xiàn)的條形倒計時,還會觸發(fā)機身的震動反饋,這一系列的小細節(jié)可以說是三星工程師們在用戶體驗上深思熟慮之后的成果。
支付應用的關鍵所在:安全,安全,還是要安全
安全是無處不在的環(huán)節(jié),尤其是移動支付。然而移動支付的安全,我個人認為分為兩個方面,隱私安全與支付安全。
作為Samsung Pay這樣的手機支付應用,從業(yè)務模式來看,合作各方沿用了傳統(tǒng)的發(fā)卡、收單、轉(zhuǎn)接的四方模式。三星不擁有支付帳號,不介入支付流程,不提供支付服務,不沉淀資金,僅提供技術支持和手機終端。這就進一步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和數(shù)據(jù)安全。
而對于支付安全,Samsung Pay也有多重的保護,包括指紋認證、支付標記(Token)及三星獨有的KNOX技術。在此我主要說一下支付標記(Token)。
三星獨家的KNOX安全解決方案
支付標記(Token)實際是銀聯(lián)提供的非常成熟的技術,它用于保護用戶的卡片數(shù)據(jù)以及交易的安全。簡單來說,每次交易,商家只會收到一個支付標記,用這個支付標記代替真實的銀行卡信息。也就是說將你的卡號通過一系列算法動態(tài)的加密,解開這段加密的數(shù)據(jù),才能獲取你的真實卡號。而Samsung Pay中的卡片實際上是一張實體銀行的“虛擬卡”,在支付的過程中使用“虛擬卡”進行交易,因此會保護用戶實體的銀行卡信息。
綜上,大膽的說,Samsung Pay不僅是三星全面創(chuàng)新的一款移動支付應用,更代表著三星通過軟件體驗進一步提升手機用戶整體的使用感受,同時讓手機代替錢包成為日常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工具。Samsung Pay擁有很大的想象空間,從未來更長遠的戰(zhàn)略來看,廣泛、安全、便捷易用的Samsung Pay令三星與蘋果的移動支付甚至是手機的競爭中更具籌碼。